第一,物聯網技術在倉庫物品定位方面的應用。一般而言,對倉庫物品進行定位需要經歷三個主要步驟:首先,對物品進行掃碼讀??;其次,再由倉庫管理人員根據掃碼信息對物品的存放位置進行確認。查看其正確與否;最后再由管理人員將物品的存儲信息輸入到倉庫管理系統中,以備日后對入庫物品進行定位之需要。不難看出,傳統的物品定位管理方式流程繁復,且較多依賴于人工,而這就增大了工作失誤的風險。相對而言,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物品的定位工作當中,則會產生以下兩大方面的優勢:一方面,加速物品信息的讀取與記錄,簡化相關流程,有效提升整體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以技術替代人力,提升了管理系統內物品信息的準確性。
第二,物聯網技術在物品智能搬運中的應用。這主要體現為智能搬運車的應用,如京東小黃人等。智能搬運車所涉及的技術主要包括兩種:一是RFID技術;一是智能伺服技術。而其主要功能則表現為自動識別并完成物品的搬運。依托于物聯網技術的倉庫智能控制網絡的基本單元正是作為智慧終端的智能搬運車,其在倉庫物品搬運工作中表現出來的自動性、有序性以及高效性,極有力地證明了該技術在實際應用層面的成功。
第三,物聯網技術在庫存量盤點工作中的應用。傳統管理模式下的庫存量盤點工作主要依靠人力完成,而這不僅會造成相關人員時間、精力等方面的巨大浪費,且就工作效果而言,失誤率也較高。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完美克服了以上兩點缺陷,做到了在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也保證了工作質量。整個過程中,需要管理人員參與的環節只有一處,即第一步——由管理人員使用讀寫器來掃描庫存物品。接下來,圍繞該掃描信息的分類、對比以及生成盤點報告等工作全部由系統自動完成。
第四,物聯網技術在庫存管理方面的應用。傳統倉庫管理模式下,為了倉庫空間的更高效利用而進行的庫存物品轉移通常會引發倉庫管理難度的提高,如因轉移而產生的物品定位信息變更或者從貨位角度來說——物品信息的變化等情況,如不及時錄入管理系統,造成相關數據錯誤,則極有可能導致糾紛。物聯網技術的出現,順利扭轉了這一困局。具體來說,將RFID技術及智能伺服技術應用于庫存管理工作中,不僅能夠實現對庫存物品的實時定位,且當物品有轉移之需時,智能搬運車也能夠保證物品搬運過程中的零失誤,大大降低了倉庫的儲存及管理成本。
第五,物聯網技術在倉庫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倉庫安全管理是整個倉庫智能管理工作的一大重要方面,由于管理不善而引發的重大安全事故,不僅會為企業等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且極有可能造成人員方面的傷亡。通過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來有效提升倉庫管理的安全性能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通過使用了物聯網技術(如紅外感應器等)的信息采集裝置,對倉庫內的儲存條件進行實時監控;另一方面,應用遠程廣域通信技術對倉庫內的儲存條件進行遠程調控。此外,當火災發生以后,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優勢則主要體現在:其一,物聯網技術所具備的精準定位功能能為消防部門救援工作的高效、有序展開提供幫助,比如其能夠對分布于火災現場附近的水源等進行精確定位,從而幫助消防部門進行救援路線的規劃等;其二,具備物聯網技術支持的信息采集裝置能夠及時地向消防指揮中心傳遞火災現場實況,這樣一來,后者便可以根據現場情況的變化對救援方案做出適當調整,從而將經濟、人員損失降到最低。
截至目前,物聯網技術憑借其在智能化、自動化等方面的突出管理優勢,已然在智能倉庫管理系統中獲得了越發廣泛的應用,且應用成效顯著。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認識到當前物聯網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部分局限性所在,加強技術研發力度,從以下兩個方面積極促進該項技術的再完善與再升級。
第一,實現物聯網技術在自動生成倉儲方案方面的應用。當前的物聯網技術存在著宏觀調控功能缺失的不足之處,主要優勢集中在單個功能如庫存和出入庫管理效率等的發揮方面。針對該技術當前的應用現實,研發人員理應將實現其基于倉儲物品相關信息自動生成倉儲方案的功能作為今后研發工作的重點,進一步提高物聯網技術的自動化程度,促進技術點控向技術面控的再升級。
第二,提高RFID技術在賬目自動生成功能中的應用準確度。雖然將RFID技術應用于倉庫管理系統可以實現賬目的自動生成,但這種技術尚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在電子標簽信息的讀取過程中存在出錯的可能,而一旦電子標簽信息讀取有誤,自動生成于倉庫管理系統的賬目也會存在錯誤,這種錯誤又會引發其他方面的信息錯誤。因此,后續的研發工作應當致力于RFID技術信息讀取錯誤概率的進一步壓縮,從而促進倉庫管理系統賬目自動生成功能可靠性的提升。
標簽:
上一篇: 京東倉庫揀貨作業智能規劃設計
下一篇: 面向智能倉庫的中小型物料分揀系統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