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倉庫建設是做好倉庫管理工作的基礎, 是影響倉儲業務運作效率的關鍵因素。目前各鐵路基層站段倉庫管理水平參差不齊, 部分倉庫標準化程度低。隨著中國鐵路總公司公司制改革逐步深化, 對倉庫標準化要求越來越高。標準化倉庫建設指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流程”的原則, 通過科學規劃、完善制度、健全組織機構、提高裝備水平, 強化培訓以及應用現代物流技術等舉措, 實現倉庫標準化建設和標準化管理。
倉庫標準化建設主要是倉庫基礎設施設備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標準化建設。硬件標準化建設要圍繞實現倉庫功能開展, 評估投入產出效率, 遵循改造為主、新建為輔、量力而行、適用即可的建設原則, 嚴防華而不實浪費投資。
倉庫標準化建設首先需要對倉庫的管理模式和功能定位做出明確規定, 所有標準化建設均在既定的運營模式下, 圍繞實現倉庫的功能展開。
對重要配件按區域、跨路局進行集約管理、統一調配、集中配送, 實現全段區域內運營物資統一管理和供應保障, 提高物資使用效率, 避免重復需求提報和庫存積壓失管現象;加大物資調控力度, 實現配件存儲結構的優化, 有效提高物資使用效率, 以消除物料等待浪費、提升現場作業效率、防控配件用錯為出發點, 定位建立高效、順暢的服務型物流保障體系為目標, 逐步推行多種模式相結合的物料配送方式。
與“區域中心庫”相配套, 根據檢修需要精益管理, 精準配送, 進行現場工位級物料配送管理, 同時杜絕生產車間、班組私存物料現象。
必換件方面實施模具化工位級配送, 常用偶換件通過信息化手段實施統一管理下的自助領用;非常用偶換件采取點對點實時配送模式。
倉庫設施的合理規劃, 需要根據將要存儲的物資的性質特征、存儲要求、存儲量、周轉量以及所處位置的氣候特征等因素進行科學設置。同時根據需要配置相應的防火、防爆、防潮、防腐、防霉、防盜、防凍和防塵等防損設施, 并根據規定設置相應圖形警示標志。
基本設置是指各類倉庫都應設置的設施設備。對于鐵路倉庫而言, 一般都要設置物資倉儲紀律要求、收發存動態信息保存、倉庫防火措施以及鐵路物資倉庫技術管理規定 (簡版) 、管庫人員基本職責等有關顯示板, 大型倉庫可設置倉庫平面示意圖。倉庫內的所有設施和工具, 都必須達到規定的質量標準, 保持完好, 固定位置存放, 專人保管。
為主要零部件供應商規劃供應商庫存管理區, 為廠家銷售配件入庫存放管理提供便利條件;明確每個供應商代儲清單及月度結算等標準和流程, 由第三方物流統一管理, 確保在降低庫存的同時, 確保每個供應商商業信息安全及倉儲配送作業標準化。
根據倉庫規模、等級、業務量、倉庫存儲物資類別等因素, 配置滿足儲備物資作業需要的存儲設施、裝卸運輸設備、計量設備、輔助工器具和安全保障設備。倉庫設施設備管理中應注意:倉儲設施設備要按名稱、數量、規格型號、試驗周期建立臺賬, 做到賬、物相符, 主要裝卸、搬運裝備應同時配置《設備使用說明書》。行車、叉車、升降車、搬運車等設備要制定相應的操作規程, 并由持有效證件人員嚴格按《設備使用說明書》操作。倉儲設備應設專人保管, 定期檢查、維修, 確保使用狀態良好。特種裝備 (度量衡設備、起重設備等) 要定期檢測, 由檢測部門出具合格證, 主要包括度量衡設備年檢證明, 行車、吊車、叉車等起重設備起升裝置的年檢證明, 車輛年檢證明, 消防設施的維護保養記錄等。
(1) 二維碼識別系統及終端:倉庫內工作人員應配置PDA手持機, 倉庫運用RRD射頻技術以及二維碼、條形碼等現代物流技術, 實現物資收發存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 節省物資出入庫和分揀的時間, 同時還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人為錯誤, 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性; (2) 配置自助微庫/自動化立體庫:在檢修車間設置自助微庫, 用于存放常用偶換件和工藝輔料, 其他物料一律不得擺放。自助微庫中存放的物料必須有高低儲, 存放的數量原則上在1~2周內用完。針對日出庫量在300托/日及以上的中心庫或者倉庫面積嚴重不足的分庫, 可配置自動化立體倉庫作為緩沖庫存區; (3) 定制標準化工裝容器:針對用量大、用量固定的必換件, 充分考慮物料的形狀、數量以及重量等因素, 為每個工位設計可視化和模塊化的KIT板模具, 配合“工位級單元二維碼信息包”, 實現物料領用簽收信息化、模塊化管理; (4) 自動化裝載配送設備:人員緊張的物流中心可為配送路線固定的配送業務配置智能導航車等自動化配送設備, 降低領料、送料人員和排隊等待時間, 提高人均作業效率。
嚴格執行倉庫出入庫制度, 實物收發與系統操作同步記錄, 做好倉儲信息單據流轉、保管和歸檔工作, 確?!百~、卡、物”一致。
倉庫保管人員要了解接收貨物的具體情況, 查明接收物資的種類、性質、特點, 合理組織安排接收所需的勞動力、吊裝和運輸設備。
物資交接時, 供貨方提供送貨單, 并與倉庫保管員對物資的品名、規格、數量、技術證件等進行認真核對, 盡量做到接收、驗收、入庫同時進行。理貨完畢后, 倉庫保管員與供貨方在交接單上簽字確認。
對等待入庫的各類物資, 細致檢查其數量、外形、質量和有關證件文件等, 以驗證物資是否符合合同規定。沒有技術證件或技術證件不符合規定的物資不得驗收入庫。
入庫物資驗收合格后, 在物資管理2.0系統中根據采購訂單做收貨記賬, 并打印收料憑證。庫存物資隨收、發業務活動的發生而及時在系統中記賬, 并以正式收發憑證為依據。
鐵路物資的入庫程序, 可以按照“先物后賬”的程序進行, 即實物可以首先完成交接和驗收后, 再在鐵路物資管理2.0系統中完成收貨和入賬等操作。
物資驗收入庫后, 就進入了存儲階段, 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 根據各種物資不同的性能特點, 對存儲在倉庫內的物資進行臺賬、碼放擺放以及維護保養等方面的管理。
所有在庫物資要實施庫存“一本賬”管理, 并與財務明細賬保持一致, 實現賬、物、卡一致。公司應用物資管理2.0實施庫存“一本賬”管理。
物資在倉儲過程中, 管庫人員必須做好入庫物資質量證明的保管工作, 確保有效期內物資相關質量證明完整。
庫存物資要定期進行日常巡視檢查、維護保養、整理清潔, 避免物資丟失、損壞、過期, 確保物資保質可用。對需要進行電氣和機械性能保養維護的物資, 由專業管理部門組織開展。
鐵路物資盤點是指對倉庫中的庫存數量和質量進行盤點和檢查, 目的是要做到賬、卡、物的一致。進行物資盤點時, 應協同財務等部門開展工作, 及時在鐵路物資管理2.0系統中記錄和操作, 并及時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
物資盤點主要內容包括: (1) 數量檢查, 清點賬面和實物數量是否一致, 查看整包、裝箱物資是否有拆包、啟封情況。如有拆包, 需仔細核對包內物資, 是否有短缺; (2) 物資質量檢查, 查明庫存物資的質量狀況, 有無銹蝕、霉變、潮解、蟲蛀等情況, 必要時進行技術檢驗。查明有無超保質期或長期積壓物資, 并記錄反饋物資部門處理。
鐵路運營物資的出庫, 與一般的倉儲管2.3.1。理類似, 一般都應遵循“先進先出”的基本原則, 尤其是對于有保管期限或使用期限的物資, 應盡可能在其使用期限或保管期限到期前發出。與入庫類似, 鐵路運營物資的出庫程序, 也可以按照“先賬后物”程序處理, 即先在鐵路物資管理2.0系統完成出庫操作, 再辦理實物的交接。
鐵路物資出庫的具體流程為:核對領料憑證, 倉庫保管人員在發放庫存物資時必須有正式的領料憑證, 核對編碼、品名、型號、規格、數量等信息, 確認無誤后備貨, 要做到數量準確, 交接清楚。倉庫保管人員根據領料憑證, 將所需物資發放給需求單位。
庫存物資發放領用時, 技術證書需隨相應物資轉移。對于一證一件或一證多件且一次發往一家用料單位的物資, 技術證書隨料發放;對于一證多件, 物資需多次發放, 倉庫在原始技術證書的復印件上加蓋本單位驗收專用章, 將復印件隨料發放, 并在技術證書管理臺賬上做好發放去向、數量等記錄。保證出庫物資技術證書不串用或重復使用, 對于該類物資已發完的原始技術證書, 使用部門做好歸檔保存工作。
鐵路運營物資的出庫管理必須堅持“三檢三核”基本制度, 其中“三檢”是指要檢查發料憑證是否無誤, 檢查物資的編碼、名稱、規格和數量是否相符, 檢查應附的證件和憑證是否齊全;“三核”即核對發料憑證與賬卡, 核對發料憑證與實物, 核對結存實物與賬卡。
發貨前在物資管理2.0中做發貨記賬, 及時更新庫存臺賬, 出現錯誤時必須按規定方式改正、確認。
復核無誤, 完成系統發貨后即可發貨, 若是需求單位提貨, 則將物資和有關證件當面交給提貨人員, 并在物資領料單上簽字確認。若是物資部門送貨, 則需辦理內部交接手續, 即保管員與配送人員交接清楚, 在物資領料單上簽字確認, 并進行存檔。同時領料單位、倉庫需進行核對和留存。
運輸與配送的效率直接影響著物資供應和周轉的效率, 組織科學的物資運輸與配送, 對提高企業物資管理水平和物資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供應商直接送貨到現場的物資, 物資部門加強發貨通知管理、重點物資運輸計劃管理和運輸過程跟蹤。配送人員根據到貨期生成發貨通知, 明確實際的送貨計劃及發貨聯系人、收貨聯系人等信息。對重點物資, 供應商制訂相應的運輸計劃, 明確物料名稱、數量、關鍵地點運輸預計到達時間、承運人姓名、聯系方式、運輸車輛信息。
檢修運維類物資出入庫領用頻繁, 具有一定的隨機性, 一般以庫存領用為主, 充分利用自有和第三方物流資源, 將物資及時配送至需求地。
鐵路各級物資管理部門都應具備有快速需求響應能力的物資配送機制, 要保證供應商將物資批量性地送到鐵路倉庫后, 鐵路物資部門能根據各生產單位的具體物資需求計劃, 合理調配配送資源, 以快捷、高效的配送服務滿足各類運營物資的供應需求。
在鐵路物資管理中, 需要規范物資配送的具體工作內容, 系統優化配送業務流程, 科學整合物資配送需求, 合理調度配送資源。按照配送地的起點和終點, 選擇配送需求計劃合并、循環配送等經濟合理的配送路線及配送方式, 制訂配送計劃, 組織實施配送。
配送管理按照“確保安全、準時快捷、服務優質、配送優化”的原則, 由各級物資部門及時、準確地將庫存物資配送至指定現場并完成物資費用結算等相關工作。
倉庫安保管理是倉庫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貫徹“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 倉庫安全實行歸口管理、分級負責。通過加強安全保衛、防火、倉庫安全培訓、24h人員值班等, 增強員工安全意識, 提升倉庫安全管理水平。
標簽:
上一篇: 發電企業物資倉庫精細化管理的研究和探討
下一篇: 某高架倉庫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設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