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我國物流行業由于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也實現了迅猛發展。倉庫智能管理作為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科學有效的倉庫智能管理對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大作用。同時,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引起了倉儲智能管理的又一輪變革。
近年來, 我國出現了龐大的電子商務體量, 使傳統的人工記錄、管理和跟蹤的倉庫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倉庫管理的要求, 傳統的倉庫管理模式開始向倉庫智能管理模式轉型, 物流市場對于倉庫智能管理的需求量猛增。雖然目前已有諸如條形碼、二維碼等智能技術運用于倉庫智能管理中, 但是由于這些技術的局限性和單一性難以適應需求多樣化的倉庫智能管理的需求, 因此物聯網技術開始嶄露頭角, 并以其強大的優勢在倉庫智能管理中迅速推廣。比如, RFID提高了物品出入庫管理的準確性;智能伺服技術有利于實現物品的自動分類;智能傳感技術可以通過傳感器等設備實現對環境的監控, 增強對食品、貴金屬等特殊物品儲存的條件控制;遠程廣域通信技術能有效提升倉庫智能管理的安全性等。
條形碼、二維碼作為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倉庫智能管理技術, 徹底改變了傳統的人工抄錄物流信息進行物品出入庫管理的工作模式, 大大簡化了物品出入庫管理的流程, 提高了倉庫管理的準確性。但是由于條形碼、二維碼能存儲的信息容量較小, 功能較單一, 對于像保鮮食品等具有時效要求的物品進行管理時, 只能通過增加電子標簽的方式進行區分, 在出入庫管理時, 需要花費管理人員大量的精力逐一進行時效標簽的閱讀。而采用RFID技術, 可以在其電子標簽中儲存更多的信息, 并且只要到達閱讀器信號范圍內即可實現電子標簽的自動讀取, 從而實現批量的電子標簽讀取, 并且電子標簽中的內容可以動態更換, 方便管理人員后期維護, 避免了條形碼、二維碼需逐件掃碼讀取信息及只能通過更換標簽的方式更改標簽信息的弊端, 大大提高出入庫管理的時效性, 簡化了出入庫管理流程。
智能搬運車是物聯網技術在倉庫智能管理中的一大成功應用:通過將RFID技術和智能伺服技術相結合, 實現了智能搬運車自動識別和搬運物品的功能, 比如“京東小黃人”就是這類技術應用的成功案例。由智能搬運車組成的一個個智慧終端, 通過物聯網技術形成智能控制網絡, 使倉庫內的各項搬運工作可以有條不紊地準確開展, 最終實現物品的自動分類, 大大提高了倉庫智能管理中的搬運效率。
在一般的倉庫管理工作中, 要完成物品的定位, 需要先完成物品的掃碼讀取工作, 然后由管理人員確認物品存放位置是否正確, 并將存儲信息記錄到倉庫管理系統內。當需要進行入庫物品定位時, 再從倉庫管理系統調出存儲信息進行定位, 流程過于復雜, 人工操作的項目較多, 難免產生失誤。而采用物聯網技術, 可以快速完成物品信息的讀取與記錄工作, 簡化了入庫流程, 減少了人為失誤, 并在系統內物品信息核查無誤后方才允許物品入庫, 大大提高了物品入庫的準確性, 事后只需明確的貨位信息即可完成物品的定位工作。
物品的庫存量盤點是倉庫管理中較為復雜的一項工作, 在傳統的倉庫管理過程, 會耗費管理人員大量的精力與時間且非常容易產生失誤。而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該項工作中, 可以大大提高庫存量盤點的準確性和工作效率, 管理人員只需使用讀寫器對庫存進行掃描, 掃描信息會在倉庫管理系統的后臺直接被分類并與系統出入庫數據進行對比, 并自動生成盤點報告。
為有效利用倉庫空間, 庫存物品有時需要進行庫存轉移, 但庫存轉移之后所引起的物品定位信息、數量信息的變化及貨位的物品信息變化, 需要及時地記錄到倉庫管理系統中, 否則極易引起數據錯誤和不必要的糾紛, 因此庫存轉移會增大倉庫管理的難度。在傳統的倉庫管理工作中, 管理人員都盡量避免庫存轉移。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完美地解決了這一難題。通過RFID技術和智能伺服技術等物聯網技術, 可以實現物品的實時定位, 并通過智能搬運車保證庫存轉移工作的準確進行, 避免人為搬運過程中出現失誤, 最大限度地確保了物品儲存位置與定位信息的一致性, 提高了庫存管理工作的準確性, 使倉庫空間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降低了倉儲成本。
安全管理是倉庫智能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 由于安全管理不善所引起的經濟與人員損失的案例在我國并不少見, 如天津“8·12”特大火災爆炸事故, 敲響了倉庫安全管理的又一次警鐘。通過將紅外感應器等物聯網技術的信息采集裝置安裝在倉庫內, 可以實現對倉庫內的溫度、濕度等儲存條件的實時監控, 然后通過遠程廣域通信技術完成對倉庫內的儲存條件的遠程調控, 大大提高倉庫管理的安全性。即使出現火災等險情, 也可以根據物聯網技術的精準定位功能, 了解火災現場的危險品和消防水源等的分布, 方便消防部門合理地布置水槍陣地、規劃救援路線等。并且, 使用物聯網技術的信息采集裝置可以將火災現場的救援情況實時傳輸給消防指揮中心, 方便消防指揮中心根據實際情況修訂救援方案, 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和經濟損失。
當前, 物聯網技術在倉庫智能管理中應用越來越廣泛, 并逐漸產生成效, 其智能化、自動化的管理優勢已被大眾所認可, 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但是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 物聯網技術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技術仍有升級的空間。結合當前物聯網技術的實際運用, 筆者建議今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使倉庫管理系統已經具備一定的賬目自動生成功能。但是, 由于RFID技術在讀取電子標簽信息時會存在極小的讀取錯誤的概率, 導致系統自動生成的賬目可能會存在錯誤的可能性。而一旦出現此類錯誤, 將會引起物品定位、庫存等信息錯誤。因此, 未來應該升級RFID技術, 提高其識別信息的可靠性, 從而增強倉庫管理系統的賬目自動生成功能的準確性。
目前, 物聯網技術主要還是以提高倉庫物品定位精確度、出入庫管理效率、庫存管理效率等單個功能為主, 缺乏宏觀調控的功能。后續的研發中, 應加強根據倉儲物品的尺寸、種類、存儲要求等信息自動生成倉儲方案的能力, 將目前的點控改為面控, 將物聯網技術自動化程度進一步提升。
物聯網技術能有效提高倉庫智能管理的效率, 降低人為失誤, 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本文首先闡述了物聯網技術對于倉庫智能管理的意義, 然后介紹了當前物聯網技術在倉庫智能管理中在出入庫管理、智能搬運、物品定位、庫存量盤點、庫存管理及安全管理方面的具體應用, 最后分析了物聯網技術未來發展的方向。
上一篇: 無人倉庫自動循跡智能車設計
下一篇: 智能立體倉庫在壓貼板存儲養生中的應用